工会简介及发展史 > 正文
王兆国在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3-10-11 15:48 来源:中工网我要评论(一)激发职工创造活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作贡献。要加强对新形势下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的组织领导,深入研究探索其特点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职工群众参加,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和“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等活动,抓好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引导职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创造一流业绩,把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变成亿万职工的自觉行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要求,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争做“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岗”和“创新型班组”,广泛开展职工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潜能和活力,促进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解决,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作出重要贡献。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把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劳动同劳动模范的先进性引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和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与创造活力,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引领带动全社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做好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加强协作,整合资源,开展工会十大帮扶行动,帮助受灾地区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帮助灾区职工群众重建美好家园。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职工,大力推进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关系到职工全面发展,关系到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工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根本依据和重要遵循。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群众的有效途径,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职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职工,用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鼓舞职工。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要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满足职工文化需求。职工文化建设是职工提高职业技能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建设是体现企业形象特点、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要发挥职工群众作为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坚持向农民工送文化,加强工会新闻宣传特别是互联网宣传工作。要主动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创新职工技能素质培训的方式、载体和手段,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要大力发展富有工会特色的文化事业、产业,加大对文化宫、俱乐部、职工技校等活动阵地的投入力度,创作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文化产品,使广大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编辑:高梦蝶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